close

【記者吳惠民、徐玉英台北報導】素有《東方巴斯奎特》之稱的現代水墨表現主義大師張德正與其小小學生11歲的于洪玉〈鬼才畫家于百齡幼子〉、10歲的李安宸、9歲的李鑫,於日前在台北市議會舉行「張德正師生聯展」,展出經典作品30多幅,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台北辦事處主任羅宏、台灣中華畫院協會理事長羅臺生、清明上河藝術中心董事長王文宏、高玉爽伉儷、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授邱英雄,鬼才畫家于百齡夫人齊艷梅、快手畫家游善富、台灣導報副社長吳惠民、資深媒體人韋安及許多書畫藝術家等,現場祝賀來賓雲集;大陸駐台媒體中國新聞社、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福建衛視、海峽衛視、海峽導報及台灣導報蒞臨採訪。

張德正大師表示,台灣知名畫家李奇茂享譽兩岸四地,卻少人知聞「張德正」之名,他和李奇茂為政戰學校美術系同學,同為大陸來臺水墨名家「梁氏三兄弟」中老大梁鼎銘老師的最得意學生,而今李奇茂聲名遠播,何以自己80多歲才開始綻放異彩?他歸因於畢業後受老師器重,留校任職畫圖表,對他而言雖是榮耀,卻也是影響其繪畫生命的重要關鍵,直至其退伍後才開始重拾摯愛畫筆。

張德正指出,為了與李奇茂畫風區隔,他將中國水墨畫加入了西方抽象元素,融入中國古老符號和歷史圖騰,以及古代人崇拜之宇宙大自然太陽日月星辰,再以其一生經歷故事為基底,天馬行空的思想為架構,揮灑出斑爛炫亮而獨特的畫面,讓賞畫者隨意境奔馳,各自解析! 張德正談到兩岸詭譎多變的情勢,他少小離家至台灣,娶妻客家人、女兒嫁給原住民,還分甚麼外省、本省人?大家不全都是中國人?說到感傷處,情不自禁潸然淚下,哽咽久久不能自已!他強調,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台灣怎能自絕於外。

大力協助策展的清明上河藝術中心董事長王文宏表示,賞析張德正老師作品觀感,張德正老師將水墨畫由中國五千年前的壁畫圖騰,象形文字與線條文化加上自我的內在修為,和60餘年來對水墨畫的鑽研與心靈體驗,發展出自我風格的水墨表現主義作品,可說是由傳統水墨創新所延伸的新繪畫語言,邁向現代水墨的一個新的里程碑。 王文宏說明,由張老師參展的作品當中不難發現他應用了很多的線條的結構變化來彰顯出整幅作品的輪廓,再經由其思想的融入與其80餘年人生的歷練,因而可以藉由他的作品細細的品味出他心靈深處所想表達對故鄉的情懷與對書畫創新的執著和深厚的情感。

如果你見過西方的巴斯奎特的作品,將不難發現他們兩人的作品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張老師被稱為「東方的巴斯奎特」。 資深媒體人韋安也表示,張德正老師的水墨,傳承了在中國繪畫的精髓。他的抽象,不侷限在普通慣常山水潑墨。雖然看似有著巴斯奎特般的衝擊性,但他表達的是,厚重的人性與歷史變與不變的演繹。 今年86歲的畫家張德正,字逸石,經歷了兩岸波瀾起伏的歷史洪流。

1932年出生於南京的他,經歷過日本侵華、國共內戰、國府遷台。16歲的張德正跟隨徐蚌會戰中潰敗撤退的國軍,告別家鄉,到了上海,後因部隊解散,他在廈門為了免於飢餓,參加了國軍傘兵,然後轉進臺灣。 早在少年時,張德正就展現出繪畫藝術天賦,曾受名畫家汪亞塵和王濟遠教導與賞識,一度有機會進入劉海粟先生上海美專、杭州藝專深造,但由於父親的反對,只好作罷!隻身來台後,考取國軍政戰學校美術系,接受專業的美術教育。並且深受當時大陸來臺水墨名家梁鼎銘的提攜與栽培。無論從繪畫主題、風格到技巧,張德正的作品呈現出歲月磨礪與歷史撞擊的結晶。

如今故鄉已成他鄉,從年少到年老,他一遍遍地用畫筆,想留住過往的記憶。同樣,對於生活了70年的臺灣,他也有著忘情的熱愛。張德正幾乎畫盡了每一個臺灣原住民族,喜歡用抽象水墨風格,刻畫出原住民形體、服裝、習俗中,所融匯的千百年文化縮影。他覺得,在兩岸「少數民族」身上,最能保留歷史和傳統的痕跡。

張德正更醉心於從歷史中捕捉、挖掘人性,於是,他到大陸新疆、內蒙古、遼寧、青海等地採風,從各類史蹟、壁畫、石窟中,挖掘人類的精神。張德正認為,中國文明之所以可以延續不滅,正是由於自成一格的文化累積。因此他以中國式的風格和筆法,在一個平面裏堆疊多度空間,用抽象水墨營造出對歷史、人物、意念的記錄。 張德正作品中雖然看似有著巴斯奎特般的衝擊性,但他所表達的是厚重的人性與歷史的千年演繹。

 

張德正的抽象完全不同於西方畫派,他依循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軌跡,從千百年來的壁畫和雕刻中發展出東方特有的抽象元素和技巧,堪稱創舉。〈圖:徐玉英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臺灣導報桃園新聞 的頭像
    臺灣導報桃園新聞

    臺灣導報桃園地方新聞

    臺灣導報桃園新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