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者陳芊莉楊梅報導】工研院與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合作,研發『輕型行動輔助機器人』成功,透過動力輔助,讓脊損傷友在與機器人「合體」之後,不只能夠站起來,更能行走,在生活上增加許多便利性,並降低雙腳退化、骨鬆的危險。7月28日上午假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舉行發表會,現場也宣布啟動與日本天目時科在台分公司,以及與衛福部桃園醫院復健科的臨床合作。桃園縣政府社會局主任秘書湯文綺也到場為傷友加油打氣,並感謝工研院研發機器人,嘉惠傷友。

 

台灣脊髓損傷患者不少,根據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統計,約有2萬3千名,且每年新增約1200名,且多半是年輕人,平均受傷年齡在27歲。而其中有92%患者必須一輩子坐輪椅,能再度站起來、行走,幾乎是每一位傷友心中最大的夢想。而今,工研院為傷友們圓夢了!

 

工研院機械所所長張所鋐表示,該院致力研發照護型機器人,此次研發成功的行動輔助機器人,可完全支撐身障者,以機器人的動力帶動傷友的雙足與身軀,讓傷友可輕鬆的站立、坐下、平路行走。其技術特色在於提供髖關節及膝關節的動力,有別於傳統輔具僅提供下肢固定的功能,讓脊損傷友在行走與站坐間轉位時能更加省力。同時還做到輕量化(從第一代27公斤減至20公斤,更輕巧利於攜帶)、薄型化(從一代10公分厚度減至7公分,更貼身增加行動敏捷度)、便利化(腰部開闔設計,可自行穿戴、增加便利性,以及傷友自主性)的特色,使傷友使用起來非常輕鬆自如;且傷友還可以自行穿戴。

 

今年初工研院研發的第一代行動輔助機器人,即已揚名日本;第二代『輕型行動輔助機器人』成果更加傑出。未來工研院將協助國內傳統輔具業者研發更高階產品,進軍國際。

 

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董事長林進興表示,他從去年就看到工研院研發行動輔助機器人有相當優異的成果,現在第二代的『輕型行動輔助機器人』率先讓傷友使用,真的非常感恩!工研院的這一小步,可說是傷友的一大步;不但讓傷友圓夢,更對傷友身體的幫助,生活自理能力提升,及未來就業都有極大的幫助。他衷心感謝工研院以無比的愛心研發這項友善科技,溫暖了傷友們的心。

 

圖說:工研院研發成功『輕型行動輔助機器人』,捐贈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左起天目時科公司董事長川久保、許超彥、桃園縣社會局主任祕書湯文綺、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董事長林進興、工研院機械所所長張所鋐、舒天縱、桃園醫院復健科主任李偉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臺灣導報桃園新聞 的頭像
    臺灣導報桃園新聞

    臺灣導報桃園地方新聞

    臺灣導報桃園新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