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埔頂水環境改善工程打造7座生態水池 每日可處理1萬噸生活污水1.jpg

埔頂水環境改善工程打造7座生態水池 每日可處理1萬噸生活污水2.jpg

埔頂水環境改善工程打造7座生態水池 每日可處理1萬噸生活污水3.jpg

【記者徐玉英桃園報導】桃園市長張善政日前在市議員王仙蓮、李柏坊、行政院農委會農田水利署桃園管理處副處長謝清文、經濟部水利署第二河川局局長楊人傑、第十河川局副局長楊連洲、北區水資源局副局長郭耀程、市府水務局長劉振宇、大溪區長陳聖義等人陪同下,前往大溪區視察「桃園市大漢溪上游埔頂排水水環境改善計畫工程」。
 
  張善政表示,大漢溪是桃園大溪的「母親之河」,沿岸風景美不勝收,隨著居民日益增多,市府致力於守護大漢溪環境,過去市府水務局多次推動大漢溪水質工程,而本次「桃園市大漢溪上游埔頂排水水環境改善計畫工程」,感謝經濟部水利署及行政院環保署共同補助,市府考量地形特性及水質淨化需求,以「生態工法」打造人工濕地,預計今年12月31日前試運轉,將是完善大漢溪水環境休憩及水質改善的最後一塊拼圖,期許大漢溪治理計畫成為台灣河川整治的標竿。
 
  張善政說明,桃園市大漢溪上游埔頂排水水環境改善計畫於中庄攔河堰旁公有地,創造兼具河川環境營造及水質改善2大功能的人工濕地,將埔頂地區的生活廢水進行生態化及淨化處理,符合排放標準後再排入大漢溪。
 
  張善政強調,本項工程所打造的濕地景觀,不僅可改善大漢溪水質,對於打造大漢溪沿岸的生態和景觀有相當大的助益,同時,也因鄰近板新取水口,亦可保障雙北地區鄉親的飲用水品質,成為重要且關鍵的淨水工程。
 
  張善政指出,此次人工濕地全場域包含7個生態池,每日可處理1萬噸生活污水,水質淨化處理過程不需使用電力或額外添加化學物質,以「生態工法」過濾上游生活污水;同時,大漢溪下游流經板新水廠出水口及雙北地區,顯示桃園水質工程攸關大台北地區飲用水品質,因此市府有責任保護大漢溪,以維護自身生活環境及大漢溪水域的永續發展,進而打造大漢溪成為桃園最亮眼的觀光休憩區域,更成為桃園的驕傲。
 
水務局長劉振宇表示,桃園市大漢溪上游埔頂排水水環境改善計畫以總經費1.83億元,建立蘊含7個濕地池塘的人工濕地,每日處理1萬噸生活污水,污染削減量總計約162公斤,設計上亦考量生態保育與棲地營造的高敏感區域進行退縮,創造水域面積約5.5公頃、陸域面積約15.5公頃的水岸濕地公園,是兼具水質淨化、節能減碳、生態綠化及棲地保育等多功能的環境教育場址。
 
圖1:桃園市長張善政等人前往大溪區視察「桃園市大漢溪上游埔頂排水水環境改善計畫工程」。
圖2:桃園市大漢溪上游埔頂排水水環境改善計畫工程完工俯視圖。
圖3:兼具河川環境營造及水質改善2大功能的人工濕地。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臺灣導報桃園新聞 的頭像
    臺灣導報桃園新聞

    臺灣導報桃園地方新聞

    臺灣導報桃園新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