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屋區試辦雜糧轉作非基改大豆栽培有成展示會.jpg - 104【記者吳惠民桃園報導】桃園市長鄭文燦昨日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北區分署副分署長蘇德明、桃園市議員邱佳亮、桃園市政府秘書長游建華、農業局長謝長勝、研考會主委劉坤億、新屋區長徐同治、新屋區農會理事長徐潤炳等人前往參加新屋區試辦雜糧轉作非基改大豆栽培有成展示會。

 

鄭文燦表示,為涵養休耕土地並增加農民收益,市府與農糧署、農改場合作在新屋區試辦雜糧轉作83公頃,成效卓著。明年起將以全市500公頃為目標擴大辦理,增加肥料、農藥、生產資材、農機等各項補助,提升轉作雜糧的品質及價格,強化桃園在地農業的競爭力。

 

鄭文燦指出,今年桃園因石門水庫乾旱,2月份經濟部及農委會宣佈桃園水利會2萬2,000公頃灌溉區休耕,因應大面積休耕,市府進行3項工作,第一是要求中央須同時提供佃農、代耕中心及育苗中心合理的補償。第二是在休耕區推動轉作黑豆、大豆等雜糧作物。第三是舉辦「第一屆桃園市花彩節」,以種植低耗水性的景觀作物,促進農村觀光。而雜糧轉作計畫,配合「非基因改造作物」,讓桃園市在地的大豆製品的原材料,以非基改農作,有效替代一定比例的進口量,用安全的原物料,提升國產豆類製品品質。此外,新屋區的大豆、小麥、仙草等作物推廣成效都不錯,產量足供應全桃園市的國中小營養午餐所需的有機蔬菜,未來市府會持續鼓勵轉作低耗水性雜糧作物,擴大生產、增加農民收益。?在經費補助方面,今年雜糧轉作補助金額為1公頃4萬5,000元,最高可以補助5萬5,000元。今年市府也把部分農務補助預算剩餘款,提供有機肥料1公頃1萬2,000元、化學肥料3,000元的補助,支持全市所有的產銷班。   

 

鄭文燦強調,「支持農會、照顧農民、營造農村」一直是市府農業的重點,他要讓桃園成為台灣有機農業的重要基地,從稻米、蔬菜、茶葉、花卉、瓜果到畜牧,都已經很有成效。轉作雜糧,將會是未來的重點,從示範點新屋起步,推廣至全市各區,將雜糧作業發展成為桃園農業的新亮點。尤其新屋區明年有1大福利,5大建設,一大福利為明年1月1日開始,新屋區實施國中小營養午餐免費。五大亮點建設為,一、設立市立新屋高中,二、市立新屋游泳池,三、農業博覽會基地,預計107年開始營運,可成為所有學生、市民戶外教學、生態體驗的最佳場所,四、興建永安青年體驗園區,五、建設永安生態旅遊漁港,吸引更多年輕人來新屋。

 

圖說:桃園市長鄭文燦參加新屋區試辦雜糧轉作非基改大豆栽培有成展示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臺灣導報桃園新聞 的頭像
    臺灣導報桃園新聞

    臺灣導報桃園地方新聞

    臺灣導報桃園新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