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GM計畫繞著地球跑 跨國合作研究全球暖化.jpg - 104【記者吳世傑桃園報導】全球暖化加劇,地球正在悄悄升溫。根據美國太空總署及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總署資料顯示,今年6月不僅是1880年有觀測記錄以來最熱的,而今年7月,全球海洋與陸地的平均溫度為16.67度C,相較2015年均溫高出0.87度C,為137年來溫度觀測紀錄最熱的一個月。為減緩全球暖化及其衝擊,聯合國氣候峰會(簡稱COP21)制定與會各國需自行管制二氧化碳排放量並共同遵守,於本世紀內控制全球升溫低於2℃。2018年各國需提出排放減量的具體成效,並自2020年起,每5年提出減量排放承諾的評估。

 

針對全球溫度及溫室氣體排放量量測,由國立中央大學規劃與執行,並尋求科技部、教育部、環保署的支持,自2009年啟動為期20年的「太平洋溫室效應氣體觀測計畫(簡稱PGGM),與國內外多所機構計畫合作,建造全球最大海上與空中溫室效應氣體觀測平台,協助國內及世界各國進行全球暖化和全球氣候變遷研究。

 

計畫主持人、中大大氣系教授王國英表示, 地球暖化的現象主要是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持續上升,將會對人類生存形成嚴峻考驗。二氧化碳會吸收原本可由地面散熱到太空中的長波輻射,再加熱地球大氣, 使得大氣溫度持續升高。

 

自2009年開始, PGGM計畫與長榮海運合作進行海洋邊界大氣的溫室氣體觀測工作 ,藉由使用商用定期貨櫃輪,即時搜集空氣樣本進行量測,透過這些觀測資料顯示, 全球主要工業化國家下風處的海上區域二氧化碳濃度皆已起過430 ppm,而太平洋中間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亦已超過400ppm, 這些區域的二氧化碳濃度皆呈現每年穩定超過1.5ppm/ year的上升趨勢。

 

空中方面,PGGM自2012年與中華航空合作, 透過飛機航線同時收集大氣中不同高度的二氧化碳濃度分佈情形。今年7月起, 第二架觀測機加入,航程採集東亞、東南亞、 南、北太平洋、西北赤道太平洋的空氣樣本, 使台灣更進一步投入溫室氣體資料觀測及蒐集,也為全球暖化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依觀測資料分析顯示,近地面人為石化燃燒的產物能夠有效率地被帶到太平洋海域上空10 公里高的大氣。 這些在9至11公里高空所量測到的高濃度一氧化碳( 超過100ppbv)主要來源為東亞工業化國家。

 

王國英指出,世界各國若要提出二氧化碳排放減量具體成效, 前提是要先擁有精確的二氧化碳濃度量測資料, 才得以精準估算每個國家地區每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PGGM計畫執行以來,顯示台灣不僅已有此能力進行量測和評估, 擁有這些二氧化碳相關觀測資料, 也讓台灣在全球碳排放管制實施上扮演重要角色。

 

圖說:中大大氣系王國英教授(中)表示,PGGM的另一項重要發現,與1991年的NASA飛機觀測資料比較, 東亞太平洋區域大氣在過去的21年期間(1991-2012) 汙染情形加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臺灣導報桃園新聞 的頭像
    臺灣導報桃園新聞

    臺灣導報桃園地方新聞

    臺灣導報桃園新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