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威佑八德報導】圖說:八德國小校內有棵百年黃槿老樹,以往農業時代還可以入菜,至於補骨碎更是老祖先的骨科聖品。(記者陳威佑攝)

 【記者陳威佑八德報導】八德國小校內有棵百年黃槿老樹,這棵老樹的樹幹佈滿了綠色蕨類植物補碎骨,其中,黃槿是台灣原生種的植物,以往農業時代還可以入菜,至於補骨碎更是老祖先的骨科聖品,二者特有的生態也見證先民生活的甘苦。        

 有一百一十年歷史的八德國小,校園內黃槿樹具有百年歷史,上方則長滿了滿補骨碎,補碎骨緊貼於樹幹,就好像耶誕老人的鬍子一般,頗獲學生喜愛,而兩種植物共生狀況及與民俗的關係,也成為最佳的生態教材。

 校長張德明表示,黃槿是台灣原生種植物,和先民生活息息相關,以往客家「作粿」時,會用黃槿葉墊底蒸,此外,黃槿黃花可以裹麵粉炸來吃,有股淡淡幽香,都是以往窮人家食品,而在沒有尼龍繩時代,黃槿樹幹皮剝絲後可以作為綑綁帶子,甚至還有人拿黃槿葉子作為衛生紙使用。

 至於補碎骨自古以來就是骨科聖品,早在“唐本草拾遺中”就有記載,以往受傷骨折,民眾只要將葉子搗碎塗抹在傷口,不出幾天傷勢就能好轉,如今補骨碎還是很熱門的中藥材,市場上價格頗高。     

老師們都會在樹下講解黃槿樹、補骨碎的各種用途,也讓學生了解先民生活的甘苦,更見證先民的智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臺灣導報桃園新聞 的頭像
    臺灣導報桃園新聞

    臺灣導報桃園地方新聞

    臺灣導報桃園新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