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威佑大溪報導】老兵不死,只是凋零,大溪鎮仁義里四十一位榮民,為了讓昔日參與抗戰等歷史廣為人知,在桃園縣社區大學理事長現任里長黃禎的促成下,共同收錄了四十一位老人的故事,書名為(三千四百四十五歲的記憶),生動展現這些老人的精采一生,希望讓現代人了解當年他們如何英勇,如何衝鋒陷陣,如何死裡逃生,也是桃園縣各眷村中唯一為榮民在抗戰歷史中,能自由發揮空間的一本書。
據悉,在黃禎的幫忙下,兩年前也曾出過一本專為榮民所做的一本(生命歷史的軌跡)書,但當時太過倉促,而且經費有限,無論論述或者書本的品質並不是相當完美,不過由於反應熱烈,因此,黃禎在眾多榮民的要求下,決定再出版第二本書籍,經過兩年來的收集及設計後,第二本口述歷史書本-三千四百四十五歲的記憶,全書共一百二十九頁,日前完成並付印千本,除了贈送參與的四十一位榮民之外,也贈送社區大學的學員以及里民和地方人士,同時也提供一百本給所有關心榮民奮鬥一生的民眾索取。
所謂三千四百四十五歲的記憶一書,也就四十一位榮民全部加起來的歲數,黃禎表示,仁義里目前是處最具典型眷村的地方,平房巷道狹窄,舉目所及,彷彿就像走回六十年代感覺一樣,里內老人是全大溪鎮人口數及比率最高的地方,從他上任以來,老人凋零速度在這近幾年來越來越快,兩年前參與第一本口述歷史的老者,迄今已有多年逝世,更有人因為生病口齒不清或失智無法再銓釋歷史,所以他也必須加緊了解這些老人家的故事,他說,每個人都是一部精采的電影,也隨時可能就the end,也正是這個迫切的危機,他覺得有這使命感必須盡快將老人故事留下來,黃禎也說:「對我來說,長輩的故事是一個寫不完的書,」也正因如此,除了今年的書籍出版外,明年也將會導入影像部分,盡速將老人的故事記錄下來,明年也將以女性為主角,書名初構想為(半邊天),希望將社區媽媽早年為家庭、為子女付出的各種故事保存下來。
現年八十二歲的劉廣慶表示,他十一歲就到陝西當兵,因年紀太小只能作傳令兵,後來隨政府來台,當年也是個窮小子,老丈人曾一度不願意將女兒嫁給他,後來以誠意感動岳父,才將女兒嫁給他,想不到一晃五十多年過去,真是歲月不饒人。他並說,他是於民國三十六年替二哥當兵,沒想到隨部隊來台,置身戰場是他人生最灰暗的歲月,到處都可看到死人。因此,他最大的願望是希望戰爭永遠都不會再發生,兩岸人民都能和平共處。
拿到該本書的縣文化局長張壯謀表示,大溪鎮仁義里彷若台灣弱勢族群的集合區,區內以老兵居多,外籍配偶、原住民也不少,目前房舍低矮、巷弄狹窄,在現今多數眷村已改建的情況,已相當難見,此次有四十一位榮民將歷史傳承下來,著實令人動容,而大溪鎮長黃睿松也替該本書寫了緒,也希望這本書能帶動記錄的風潮,讓紀錄的寶貴史料能流傳下來。
圖說: 大溪鎮仁義里四十一位榮民,為了讓昔日參與抗戰等歷史廣為人知,桃園縣社區大學理事長黃禎收錄了四十一位老人的故事,書名為(三千四百四十五歲的記憶),值得一讀。(記者陳威佑攝)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