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修復式司法正義?法務部桃園地檢署表示,是對因犯罪行為受到最直接影響的人們,即加害人、被害人、他們的家屬、甚至社區的成員或代表,提供各式各樣對話與解決問題之機會,讓加害人認知其犯行的影響,而對自身行為直接負責,並修復被害人之情感創傷及填補實質損害。
法務部前保護司司長也是桃園地檢署檢察長的朱兆民強調:相對於以刑罰為中心的現行刑事司法制度,修復式司法關注的重點不在懲罰或報復,而是國家如何在犯罪發生之後,療癒創傷、恢復平衡、復原破裂的關係,並賦予「司法」一種新的意涵,即在尋求真相、道歉、撫慰、負責與復原中伸張正義。
◎關於學生『修復式正義司法』辦理過程與成果: 據表示,少年輔育院所收容的學生以少年法院裁定感化教育者為主,法務部桃園地檢署結合修復式正義司法團體與少輔院合作,請少輔院協助選擇背景與暴力犯罪相關的學員,由團體領導者一一面談確認,擇定適合參與的成員。
然而,在102年度起桃園地檢署正式辦理(修復式正義司法),而由團體的導師口中發現這些孩子多半來自於破碎家庭,缺乏良好的行為學習典範影響之下,他們漸漸從不良的外在環境中學習以暴力之手段去因應身邊的事件,或是以大欺小、恃強凌弱。卻因此漸漸誤入歧途… 同時,桃園地檢署辦理(修復式正義司法)這十次團體的過程中,每一個星期四的傍晚六點;更在街上車水馬龍、辛勞一整天的上班族紛紛踏上返程的時刻,有一群人(修復式正義司法團體老師)分別從醫院、學校離開,聚首在速食店的角落為每一次的課程檢討、為下一次的課程規劃,盼能為社會盡份輔導力量。
『修復式正義司法團體』指出:桃園地檢署陸續辦理(修復式正義司法)十次的團體課程過程,有八位少年輔育院所收容的學生創造了許多共同的回憶,一起剪接通往目標的星星,一起在團體領導者的陪伴中觀看影片、分享心得,一起在角色扮演活動中體會各種不同角色身份的感受;最終去思考、回顧自己曾經行為,瞭解道歉及承擔責任的真實意義。
法務部『更觀馨』推動者、桃園地檢署觀護人室主任張裕煌指出,近年為因應持續升高之訟源及居高不下之監禁人口,於犯罪人能穩定復歸社會之期待下,各種針對加害人之新型處遇模式如緩起訴處分、社會勞動等等制度漸漸興起。唯此類制度往往皆忽略被害人於刑事司法體系中扮演之角色,亦未予被害人得以發言的空間。
觀護人蔡宛岑說,為使雙方得有嘗試一同尋找最佳的方法解決問題之機會,桃園地檢署署配合試行方案之規劃,以修復式司法理念建立加害人與被害人對話之平台,逐步推動修復式司法之進展。
※預防犯罪、公益關懷 ~『更、觀、馨』~更生保護專線:0800-7885-95。榮譽觀護人協進會專線03-3368788。犯罪被害人保護專線:0800-005-850。
※桃園地方法院檢察署修復式司法試行方案執行模式介紹與統計:http://www.typb.org.tw/plus/list.php?tid=5
※相關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m0qZ_Jx00w&list=UULWV1rd_s39NkynCEzCvFCQ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LCYNAs4OwQ&list=LLLWV1rd_s39NkynCEzCvFCQ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k2DTs6Y5_w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OIFnA-mxJQ
※指導單位:法務部 主辦單位:桃園地方法院檢察署、臺灣更生保護協會桃園分會 協辦單位:桃園少年輔育院。
※特別致謝:修復式司法課程團隊:團體領導者:心理治療師—丁志菡、團體領導者:桃園療養院精神科醫師—張宏俊、團體觀察員:福豐國中輔導老師—張家寧、桃園少年輔育院,陳邦孚訓導員,導師黃老師。
參與修復式司法課程共有八位成員。註:「正義會」來自成員自行為命名活動中得票最高者。
臺灣導報監製
企劃/吳世傑、潘瑞如 製圖/吳艾芸 剪輯、編輯/先瑞 scott 成音/劉國興 攝影、美術指導/吳世傑 文字/pamela 動畫/J.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