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威佑大溪報導】全縣聞名的大溪老街是在十七世紀中時期就開發的山城,憑藉著山林資源充沛、交通便利(大漢溪水運)等兩大因素,讓大溪成為一個開發極早、發展極快的商港碼頭市集商業區,商場上的熱絡足以『川流不息、萬商雲集』來形容,大溪老城區嚴然是一個衣食無缺、民生富裕的山城聚落。
要找尋過去歷史的真相,相片是最容易取得證明的,其次是官方文獻,但是早期相片與文獻都是層次較高的資訊,難以讓人了解真實的基層民間脈動,所以我們必須從另一個線索來追尋真相。
據悉,大溪地區是早期高度商業發展的山城,自古以來大溪老街的人雖然不見得都寫日記,但是家家戶戶必然都會『記帳』,那麼帳本字裡行間自然會呈現出當時民生物資、人際關係、完糧納稅等等真實資訊,那就是『日清簿』。而『日清簿』是大溪地區早期家家戶戶必備的家用帳冊,其特色如下:
一、外觀:帳冊外觀為十四公分正方、厚度約一公分, 內頁共一百五十頁左右,紙質為竹纖維製成所以顏色略為偏黃。
二、內容:每一頁分上段十列、下段十列,內容分上下段記載是謂『上入下出』規矩,『上入』就是每一頁的上段記載著每日收入金錢與物資,『下出』就是記載每日支出購買物品數量與金額,有時候也會記載家事。例如某某人往生、某某家喜事、某某廟會活動等等事宜。
三、時間日期:時期記載部份也非常有趣,以一本1808年末的「日清簿」為例,抬頭地一列就以毛筆小楷書寫『明治四十一年戊申拾壹月拾貳日 立』,顯示當時是日治時期,所以年代先寫日本年代再寫漢人年代。
四、金錢單位:金錢單位則有幾種如『銀票、龍銀、日圓、角、元』。
五、自創數字:日清簿的文字自然是以漢文為主,當然也有日文出現,不過最奇特的部份就是數字,因為當時社會並沒有阿拉伯數字的存在,那麼如何不用漢字數字來記帳呢?於是大溪發明了自己的數字來記帳,而且數字居然是一至十三。
這種記帳數字符號大溪人稱『古字』又稱『碼字』,使用相當廣泛,目前大溪仍有六十歲以上族群仍能夠使用這些符號計算。想要看這種日帳薄者,可至大溪老街來。
大溪老街是在十七世紀中時期就開發的山城,過去的記帳薄,目前在大溪和平老街可見。(記者陳威佑攝)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