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昱刀瘤形》李昱進雕刻藝術創作展.jpg

【記者吳惠民、陳華興台北報導】《昱刀瘤形—李昱進雕刻藝術創作展》 即日起至四月二十一日,於國立中正紀念堂第二展廳隆重展出,展覽以「瘤形」為名,展出逾八十件李昱進歷年創作代表作,是其創作生涯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一次個展;展場規劃七大主題展區:「藝生維肖」、「神超形越」、「龍血鳳髓」、「獸?南山」、「自然釋然」、「星想藝成」與「五行蟾蜍」,呈現從自然意象到神話幻想,從動物造形到宇宙哲思的多元主題樣貌。

七大展區各具主題與風格,從栩栩如生的動物形態到富涵哲理的宇宙象徵,每一件作品都如同一段對話,讓觀者在形體與紋理之間,感受時間雕琢與心靈交會的美好。展場設計亦呼應「瘤形」的精神,以自然曲線構築空間動線,搭配溫潤燈光與木質展示架,營造沉靜深邃的觀展氛圍,帶領觀眾深入「與木共語」的藝術桃花源。

李昱進來自屏東小琉球的創作大師,出身於傳統廟宇工藝,早年以學徒身分進入雕刻領域,經年累月淬鍊匠藝,參與多項大型廟宇整體設計與雕刻工程,後因手傷一度中斷創作,卻也因此轉向新形式藝術的探索,他以獨到眼光與不懈精神,將稀有的「樹瘤」化為作品靈魂,成為台灣當代木雕界備受矚目的藝術實踐者,被藝界暱稱為「阿進師」。

李昱進在創作過程中,將圓雕和平雕技法結合,借鑒玉雕的細膩與石雕的厚重,運用穿透、掏空、解剖等技巧,讓木雕在感性表達與理性結構間取得動靜平衡,賦予作品豐富的內涵與層次,他強調:「雕吾心、刻吾形」,追求作品既要忠於材質紋理的自然流動,也要突破形制的既定框架,達到「形超神越」的意境。

該展覽不僅為李昱進多年來的藝術總結,更是一次對木雕語境的再定義。自二零一五年《追藝瘤心》展後,近十年來他持續創作、教學,亦完成研究所進修,與木頭形影不離。即使在二零二零年COVID-十九疫情席捲全球的低潮期,他未曾停歇,反而在隔絕與反思中完成多件創作高峰之作,也將這些珍貴作品與觀者首次分享於此次展覽及同名專書中。
展覽免費參觀,誠摯邀請社會大眾蒞臨觀展,走進李昱進的木雕世界,重新思索「形」與「心」之間的藝術關係。李昱進曾說:「創作,是一場如履薄冰的奢求。」他將對藝術的堅持、對材料的理解、對造物之妙的敬畏,融入每一刀、每一鑿中,展現台灣木雕創作的高度與溫度,他的作品,不僅是藝術品,更是生命經歷與文化記憶的結晶,值得每一位熱愛藝術、關注在地文化的觀者細細品味。

 

圖說:《昱刀瘤形》李昱進雕刻藝術創作展重磅登場,開南大學董會主秘陳文甲(左)與藝術家李昱進(右)合影)。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臺灣導報 桃園地方新聞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臺灣導報桃園新聞 的頭像
    臺灣導報桃園新聞

    臺灣導報桃園地方新聞

    臺灣導報桃園新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